医生集团与医生资产证券化
近期,中信证券发布了一份《医药行业2016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政策纷扰下,找寻行业真龙》的行业投资报告,其中包含多个领域的投资分析。动脉网针对其中几个重点投资领域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系列的方式呈献给大家,本期重点关注——医生集团。
自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来,新医改走过了7年的历程,目前已在药品体系、公共卫生、医疗保障三个领域取得巨大的进展:1. 建立了成体系的基本药物制度、医保药品目录制度;2. 建立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3. 城乡基本医疗服务覆盖面基本到位。
然而,医疗服务改革领域仍未有彻底、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因此,接下去的3-5年,医改的重心将是服务领域改革,而医疗服务的改革核心是通过重构医疗资源的配置模式,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主要逻辑如下:
医疗资源的核心是医生,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的本质在于促进医生资源的高效配置。唯有改变医生参与医疗服务的模式,提高医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方能有效缓解三甲医院诊疗压力、提高门诊质量、优化转诊制度,才能有效落实医药分开、化解就医困难、满足患者需求,实现医生价值市场化定价。
因此,提高医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是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核心,而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是医改的核心要义。
医生资源合理配置和自由执业的必由之路是医生集团。目前国内约95%以上的医生属于固定执业,新医改推行以来,中央、各地方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自由执业。唯有放开自由执业,解决医生自由流动的问题,才能通过医生专业价值市场化定价和专业价值合理变现,提高医生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合理、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解决医院的收入结构问题,实现医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那么,如何实现自由执业,或者说自由执业的载体是什么呢?
医生集团,即“医生执业团队”,是指由若干医生团队组成的联盟或组织机构。其本质是团体执业,医生之间共同计算收入和成本,共同承担损失和医疗风险,共享设施设备和患者资源。该执业组织在美国发展成熟,承担了近80%的医生执业,不仅如此,经过多年的发展,美国的医生集团已经衍生出了多种业态,如无壁垒医生集团、独立医师协会、单专科医生集团、多专科医生集团等。
医生集团将是我国医生自由执业的主要载体,因为它能够满足医生自由执业对患者来源、商(医)保的对接、执业场所等支持服务的需求:
医生集团能与医院合作或自建手术中心,为自由执业医生提供执业场所和相关服务支持。
综上所述,医生集团在患者吸引、风险控制和资源协调上都具有共享共担和帮助医生专注医疗本身的优势,因此,随着医生自由执业的放开,医生集团的上述优势将逐步得到更大的显现,成为医生自由执业的必由之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药品、商业、器械、医院资产相继实现了证券化,而作为医疗领域最重要、稀缺的资源——医生,尚未得到资本的直接参与,医生资源往往都是通过收购或新建医院后获得的。目前医生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可估值的、具有投资体系的医疗资产。
从目前趋势来看,医生资产的证券化将是大势所趋,并将成为未来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最大投资机遇。主要的逻辑如下:
医生集团是医生资产证券化的最佳模式,是因为医生集团能够提供四个维度的优势:
将自由执业的医生吸收至医生集团,由医生集团实现医生资产的证券化,不仅能够更清晰地对医生资产进行估值,还能增加杠杆率,提升医生价值。因此,医生集团是医生资产证券化的最佳模式。
由于自上而下的政策支持(自由执业的逐步放开)以及由内而外的医生创业的相互结合,我国医生集团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立了上百个医生集团,其中张强医生集团、凯尔锐医生集团、万峰医生集团发展顺利、成长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据估计,未来3-5年,医生集团将步入快速成长期,主要原因是其发展要素已日趋成熟:
互联网奠定发展技术基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医生集团的品牌建立和传播,医生资源和运营效率提升,患者服务等方面都提供了技术上的便利,为其发展提供了信息流、资源流支撑。
根据以上分析,国内医生集团已经步入各项配套条件逐步成熟的阶段期,而未来的市场空间,据估计可达千亿元。基于2013 年公立医院总收入18446.81亿元测算,按照目前公立医院总体约40%的药占比,再剔除10%左右的诊断收入,医疗服务收入约9223.41亿元。
假设医生集团占医疗服务体系的比例达到20%,相对医疗价格升幅约20%,则市场空间约2214亿元。
因此,医生集团未来3-5 年内有望形成千亿级的收入体量,其中有望出现营收水平在数十亿级别的大型医生集团。
医生集团的发展和成长是不断承载医生资产证券化、满足医生自由执业诉求的必要前提,而医生集团的发展需要资金和要素两个方面的支持:
同时,医生资产证券化最终也需要通过二级市场实现定价和流通,因此,上市公司将在医生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大有可为。
上市公司作为具备多渠道融资能力、证券化的最佳主体,可以、也必将深度参与到医生资产证券化的大潮中,通过构建层级清晰、分工合理、效率提高的医生集团架构,获得医生这一最为稀缺的医疗资源要素,从而形成在医疗服务领域布局的核心壁垒。
医生集团的模式多样性和可扩展性,赋予了上市公司充分的资本运作空间。基于行业资源、布局模式、实际进展来看,相对而言,具备布局系统性医生执业架构的医疗服务企业和大病种处方药资源的医药工业企业更适合布局医生集团,深度参与医生资产证券化。
在肿瘤、骨科、心脑血管和精神科等可重度垂直布局的大病种专科领域,医生自由执业继而形成资产证券化和医生集团更具价值和发展空间。